中华豚_中华豚鱼图片

       我很了解中华豚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豚海洋豚类是什么?

2.中华豚有什么特征?

3.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有哪些

4.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是什么?

中华豚_中华豚鱼图片

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豚海洋豚类是什么?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死亡事件:

       2015年3月25日,香港渔护署人员昨晨驾船巡逻至大小磨刀洲一带水域,发现一条已腐烂海豚尸体载浮载沉,捞起后证实死亡。署方把尸体运往深井钓鱼湾,由到场海洋公园人员即场解剖,以调查死因。

       渔护署指出,初步调查后证实尸体为成年雌性中华白海豚,身长约2.37米,表面无明显伤痕。海洋公园表示要作调查,现阶段不估计死因。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洪家耀看过相关后表示,豚尸严重腐烂,估计至少死去4至5日,无法判断死因,大小磨刀洲海域向来都是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自2014年7月以来未曾在该区见到中华白海豚身影,建议港府成立保护区。

       2021年3月12日,发现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梧州水域后,经过连续两天多持续搜寻,3月21日6时49分,该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西江三桥300米左右水域发现这头误入西江梧州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

中华豚有什么特征?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形,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1、形态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形,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2、栖息环境: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 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中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 km之远。

        3、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它们的群居结构非常的有弹性,而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根据记录,组群最多可有23条白海豚,而平均为4条。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有哪些

       中华白海豚又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是世界上众多鲸类品种之一,在民间俗称白忌和海猪,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最常见于我国东海。

       中华豚特征

       中华白海豚的身形一般呈纺锤形,它的喙较为突出且十分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发育完全后体长大概在2.0~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50千克。

       中华白海豚的鳍非常有特点,一般背鳍比较突出,大约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在中央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它的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1/10。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鳍肢上具有5指。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中华白海豚身上有的会呈现粉红色,而这种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导致的。这与调节体温有关。它的颜色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它们的群居结构非常的有弹性,而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

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是什么?

       以中华命名的海洋豚类只有一种,叫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白海豚属,是一种小型齿鲸。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黑色,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

       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这与调节体温有关。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 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有时会深入河道数十至上百公里的淡水中觅食。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它们的组群最多可有23条白海豚,而平均为4条。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也喜欢亲近人类。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名字命名的海洋豚类,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沿岸定居性的小型齿鲸类,属海洋哺乳动物,是世界上80余种鲸类之一,因其珍稀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沿海渔民以海上女神妈祖婆的名字,誉称它为“妈祖鱼”。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华白海豚更被定为香港的“回归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沿岸水域,属暖水性种类。我国的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在福建的厦门湾、东山湾、台湾岛的西部海域、广东的韩江口、珠江口、漠阳江口、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海南三亚附近海域以及广西北部湾等。目前,广东省中华白海豚数量超过2000头,是全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繁殖方式

       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3~5岁达到性成熟,常年都可交配,发情期多集中在4月至9月的温暖季节,妊娠期10~11个月,每胎产一仔。

       刚出生的幼豚体长接近1米,幼体出生时尾部先从母体内露出(陆生哺乳动物头先露出),防止出生过程中幼婴呛水而死。出生后即由母体带领学游泳,母豚有乳汁分泌,哺乳期8~20个月。由于整个哺乳过程母子形影不离,保护周到,幼豚的成活率均比其它水生动物成活率要高得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白海豚

       好了,今天关于“中华豚”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华豚”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