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落地价格纯电_宝马i3落地价格
1.中美德电动车大PK 经过“6虐1拆”看谁是业界真铁人?
文丨钱伯彦?
特斯拉全球第四个超级工厂受阻柏林。
2月17日,由于环保问题,在大群警察的强制阻拦下,特斯拉位于欧洲的首座超级工厂、也是继上海之后的全球第四座超级工厂的建设工作被德国当局紧急叫停。而此时距离施工正式开始还不到四天。
去年11月12日,马斯克出人意料地出席了德国《报》汽车版主办的名不见经传的“金方向盘”颁奖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经意”地透露将在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仅20公里的勃兰登堡州格伦黑德(Grünheide)建设特斯拉第四座超级工厂。
一时之间,这个人口不足9000人的小镇沸腾了。
至少12000个就业机会、高达40亿欧元的投资,对于身处原东德地区的勃兰登堡州来说,特斯拉的到来不仅是两德统一以来该州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盘活当地常年低迷经济的一场及时雨。
但是现在,特斯拉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进入欧洲市场不会一帆风顺。不仅仅是当地居民发起的环保诉讼,特斯拉若想在欧洲大陆这座传统汽车的大本营站稳脚跟,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有许多。
为何搁浅?
“除了蝙蝠的生态群落之外,蚁群也要搬迁,还有蜥蜴和蝮蛇。”曾经一度似乎无所不能的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当下在德国需要面对的,正是诸如此类的“无厘头”问题。这个来自德国物种保护协会VLAB的要求也正是当下绊住特斯拉继续前行的主要阻碍之一。
“我们会竭尽全力确保这笔投资成功落地”,该州州长沃迪科(Dietmar?Woidke)甚至早在特斯拉就土地购置事宜联系当局之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好迎接这家汽车界新贵入驻该地。
不过沃迪科似乎已经忘记了19年前的教训。
早在2001年,宝马就曾在格伦黑德投资10亿马克建设新工厂,但是格伦黑德搞砸了。因为当地居民无休止的环保活动与抗议,最终宝马转投了另一座东德城市莱比锡的怀抱。
与彼时如出一辙,特斯拉投资建厂的好消息很快便再次淹没在了当地环保组织和部分居民的抗议声之中。根据规划,特斯拉厂区建设之前需清理155公顷的森林面积,产能全开之后每年还需180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量,这些用水量中的大部分将通过抽取地下水得以保证。
森林被砍伐是否会毁灭当地生态群落?巨大的用水量是否会造成地下水枯竭?这些疑虑带来的是当地12月以来连续的活动。虽然这片人工种植的单一松树林本身生态价值并不大;在1月进行的物种清查中,整片林区发现的蝙蝠数量也仅为两只;甚至于特斯拉已承诺将每小时最大用水量从372立方米下调至243立方米,并在该地区补偿种植三倍面积的混合林区,但这仍于事无补。
就在2月13日特斯拉开始进行林区砍伐工作后,眼见抗议无效的环保组织“勃兰登堡绿色联盟”祭出了法律武器。次日,一纸紧急诉讼被递交至当地下级法院,但该法院当天便以“环境厅已做过充分评估”为由拒绝受理。2月15日,不甘心的环保组织决定继续上诉至高级行政法院,这次他们成功了。
要饮用水还是特斯拉?图源:世界报
高级行政法院认为,“环保组织的诉求不应从一开始便被认定为无前景的”,因此宣布特斯拉的林区砍伐工作必须暂停。其背后的潜台词则是,注重效率的特斯拉在不到四天时间内已经砍掉了一半的林区面积,倘若法院不紧急叫停,特斯拉只需三天便可砍完一期工程所需的所有92公顷的林区。届时这场诉讼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而至于各方最为关切的复工时间问题,法院并未给出确切的时间节点。依据惯例,在历时两天的材料收集工作结束后,法院最快仍需一至两周的时间才能做出判决。与此同时,截至3月5日,当地居民仍可向法院递交针对特斯拉的其他诉讼。这也意味着,在2月底之前复工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最坏的情况则是法律程序将拖延至3月底。
这对于特斯拉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根据德国的环保法规,3月开春后就是法律意义上的鸟类繁殖保护期,之后的数个月时间内都无法进行林区清理工作。在3月中旬之前砍伐完毕是确保特斯拉工厂建设进度的核心环节。
勃兰登堡州经济厅长施泰恩巴赫(J?rg?Steinbach)在周一无奈地表示最糟糕的情况下施工进度将延后九个月之久。在特斯拉近日递交美国证监会SEC的一份报告中,特斯拉方面也承认道:“我们需要处理当地复杂的环保、生产、安全法规,可能将会面对因许可证(无法审批)而导致的进度滞后,并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难以在德国复制的“上海模式”
“荒唐至极,这与环保毫无关系!”即便是主打环保牌的绿党也在第一时间指责当地的环保组织无理取闹。
不过,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接连麻烦的根源却不仅仅只来自于流氓环保主义者。
特斯拉自身对于速度的追求以及对于当地倾斜性政策的依赖才是导火索。
在尝到了上海工厂在开工十个月后即建成投产的甜头之后,特斯拉在德国也“激进”地制定了工程进度:2021年7月之前柏林工厂正式投产,并具备以Model?Y为主、Model?3为辅的初期15万辆、长期50万辆的年产能。
但上海经验并不那么容易复制。
特斯拉上海工厂作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项目以及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标杆项目,在包括环评在内的一系列审批过程中都得到了上海市优先办理、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的待遇,这在德国显然并不适用。
与在临港片区边建设边审批的“成功经验”一样,特斯拉同样是在并没有拿到任何环保许可的条件下就开始了森林砍伐工作。此前,为了加速工厂施工进度,勃兰登堡州就与特斯拉达成一致,以《联邦排放保护法》第8条“有利于公共福祉”为依据向特斯拉颁发了临时环保许可。
临时许可给予特斯拉预先砍伐森林的特权,但如果最终环保许可审批失败,特斯拉必须将森林恢复原状。
由于“公共福祉”的解释权并不由垄断,加上此前当地曾动用行政力量敲打过德国环保协会Nabu的当地负责人,特事特办顿时成为环保组织上诉的法律依据。即便是以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所长福斯特(Clemens?Fuest)为代表的德国经济学界也同样反对为特斯拉开特例,除了确保公平之外,特斯拉此前一直打出的环保大旗此刻反而变成了不得放松对其环评审核的枷锁。
不过即便特斯拉能够按时在明年夏季竣工柏林工厂,若想复制在上海的商业成功故事,特斯拉还需要面对重要一关:补贴。
根据中国工信部去年8月和12月的公开信息,特斯拉Model?3在中国享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及车辆购置税减免待遇。以国产版特斯拉Model?3于今年1月3日调整后的起售价32.38万元为例,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24750元的国家补贴,还能免去28650元的车辆购置税。特斯拉Model?3基础版的最终售价也相应下探至29.9万元。
除了在消费端的优待之外,根据与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显示,上海市方面在生产端还给特斯拉开出了优惠条件。但是,特斯拉想在德国获得这样的优惠,并不容易。
一方面,特斯拉Model?3无论进口与否在德国一直享有新能源购车补贴,而Model?Y至今仍未被列入补贴名单;另一方面,德国人并不会直接给予特斯拉任何税收优惠,而在生产端的补贴则“暗藏“。
特斯拉已经申请的第一笔补贴来自于新工厂所在的勃兰登堡州。虽然该笔补贴的具体金额目前仍难以估计,但据勃兰登堡州投资银行董事长施腾革(Tillmann?Stenger)透露,补贴数额将远高于1亿欧元。依照欧盟规定,类似大笔投资的补贴上限为投资额的6.7%,即2.7亿欧元,不过需要欧盟另行批准。
第二笔更为重要的补贴则源于欧盟主导的、针对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的高达32亿欧元的补贴基金IPCEI(Important?Project?of?Common?European?Interest)。由于特斯拉柏林工厂同样规划了动力电池相关产能,特斯拉的确有资格申请该补贴,但是想要获得这笔补贴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2月9日就向德国《世界报》表示:“对特斯拉不会有特殊待遇,也同样不会有歧视。”在原则性同意为特斯拉开绿灯的同时,阿尔特迈尔也开出了条件:“不能允许德国变成代工基地,在德国必须设有研发设计和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所有能满足可持续性生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都能获得补贴。现在已经有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55家企业加入了该联盟。”
阿尔特迈尔看似并不接上文语境的最后一句话所指的,就是在IPCEI成立的欧洲动力电池联盟。
该联盟于去年由德法两国牵头设立,一期项目便吸引了包括宝马、PSA、巴斯夫等十余家企业参与。在于去年12月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之后,一期项目将在德法边境建立两座年产能为32?GWh的动力电池工厂。
该联盟成立的目的旨在通过鼓励本土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以改变欧洲在该领域落后的现状。目前欧洲的动力电池市场由宁德时代、松下、三星SDI和LG化学为代表的亚洲公司主导,而Varta、Saft、Northvolt等欧洲本土厂商至今仍无法与之匹敌。
而特斯拉获得补贴的先决条件则是被纳入欧洲动力电池联盟的二期项目。届时特斯拉除了将受到欧盟的监管之外,还将在一定程序上被迫与其他欧洲企业分享技术标准。这也被视为欧洲人促进本土产业、乃至欧盟版本的“以市场换技术”之举。
传统与新贵的交锋
虽说距离特斯拉正式登陆欧洲仍有一年有余的时间,特斯拉的到来也将促进并加速欧洲汽车业的电动转型。但对于习惯在内燃机时代叱咤风云的德国及欧洲整车厂来说,特斯拉闯入大本营无异于一枚“深水”。
“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汽车将成为最重要的移动设备,这意味着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集团的未来在于数字技术。大众集团也希望能够像特斯拉一样……“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一个月前在全球董事会上的发言,足以说明特斯拉具有多少能量。
迪斯在发言中滔滔不绝地回忆着诺基亚的往事,似乎大众也已经是那个燃烧的海上平台,而能够干掉诺基亚的苹果在汽车业也只有一个:特斯拉。
事实上,在距离迪斯的演讲仅两周之后的2月3日,特斯拉的市值便超越了霸占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多年的德国巨人。之后不久,特斯拉市值甚至超过了大众和宝马的市值之和。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完美表现,真正让大众感到焦虑的,是特斯拉在欧洲这个传统汽车大本营的强势。
根据德国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2019年欧洲范围内特斯拉Model?3以65682辆新注册量遥遥领先于以雷诺Zoe、宝马i3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至于大众彼时唯一拿得出手的e-Golf和奥迪的e-tron都未能挤入榜单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Model?3在中国的起售价已经下探至30万元以下,在欧洲市场,Model?3基础款46000欧元的售价仍然高于最大竞争对手宝马i3的39000欧元基础版价格以及雷诺Zoe不到2万欧元的售价。
数据来源:statista
特斯拉的巨大冲击还不仅仅体现在销量数据上。
自从马斯克宣布将在柏林建厂之后,特斯拉就成为了德国经济界和学术界批评该国汽车业转型不力的最好参照物。其中引发最大反响的声音来自于德国知名投资人弗朗克·泰勒(Frank?Thelen)在《商报》上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在文章中,泰勒直指德国汽车厂商已经错过了电动化的iPhone时刻,未来宝马和大众们将步入美国整车厂的没落老路,最终变得无足轻重。
不过,特斯拉绝非高枕无忧。虽然特斯拉已经在欧洲电动车市场占得先机,但特斯拉也即将面对来自传统势力愈发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前后,动作迟缓的德国车企们终于决定向特斯拉们宣战,并一口气推出了大众ID.3、保时捷Taycan、宝马iX3、标志e-208等一系列纯电动新车型。这些车型将在今年纷纷上市,以期在特斯拉柏林工厂竣工前抢夺市场。
其中最大的对手莫过于保时捷的Taycan。面对保时捷“最快电动汽车是Taycan”的豪言,马斯克甚至不惜派出Model?S,与保时捷约定在纽博格林赛道进行谁是电动汽车极速之王的决斗。
除了来自其他整车厂商的压力之外,特斯拉小毛小病不断的质量问题也是制约特斯拉更进一步的重要因素。
根据笔者在德国奥迪总部的走访,“吹毛求疵”的德国工程师们对于特斯拉的评价普遍一般。粗糙的做工、廉价的内饰、钣金件的质控、不理想的NVH控制都是Model?3的致命缺点。
“即便是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Autopilot,其实更多也只是噱头,特斯拉在强逆光、施工路段等常见的表现其实并不理想。”负责奥迪自动驾驶算法验证的罗赫里策博士告诉笔者。
目前,德国已牵头名为PEGASUS的验证项目,旨在测试算法在各种虚拟极端场景下的反馈。罗赫里策博士相信,执着于路面实测的特斯拉在该领域并没有做到完美,说罢便兴趣盎然地展示了他收集的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集锦:“这也算是我们的活动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美德电动车大PK 经过“6虐1拆”看谁是业界真铁人?
在传统豪华品牌当中,宝马是操控领域的标杆,同时也是电动化领域的领导者。
早在2011年,他们就成立了新能源子品牌?“BMW?i”,并发布了i3和i8,这两款车即便放在今天,设计理念依然相当超前。
2015年,宝马推出了首款PHEV轿车530Le,自国产上市以来,该车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去年,宝马530Le还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PHEV。
今年1-10月,宝马在全球范围内共卖出116,963辆新能源车,虽然与特斯拉相比还有差距,但在4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宝马是真正的第一——特斯拉的销量主要靠入门车型Model3撑起,其主销车型售价低于30万。
在过去的近10年时间里,宝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累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如今,新能源市场进入了全新竞争阶段。来自政策和资本的推动,让整个行业加速向纯电动化转型,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刺激下,消费者对EV的认知和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宝马制定了全新的电动化战略,今年广州车展上市的iX3,便是新战略的首个落地产物。这是继宝马i3之后,宝马品牌正式推出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它抹去了前者的实验色彩,以一种更理性、更准确的姿态,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极致。
纯电动车一定要用专属平台才能造好吗?
宝马iX3是一款中型纯电SUV,它与宝马X3都是基于宝马新一代CLAR平台打造。想必有人会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宝马iX3不用纯电专属平台?
关于平台的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被一些错误观点带偏了。行业内长期充斥着这样的论调:纯电专属平台是EV发展的大趋势,应该大力提倡。而那些基于非专属平台打造的“油改电”车型,是落后的代名词,将会被淘汰。
不可否认,纯电专属平台确实有着不少优点,但将非纯电平台的EV通通定义为“落后”,将其一概否定,甚至鼓吹淘汰,这就是在乱带节奏了。
纯电专属平台在空间利用率上有较显著的优势,但过高的研发成本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为了谋求概念上的胜利,某些新势力车企会大肆宣扬非纯电平台EV的各种缺点,毕竟他们的产品线中只有纯电动车,技术储备也只有纯电平台一种,迫于竞争压力,他们会恶意贬低其他技术路线。本质上,这就是一种诬蔑行为。
对于大多数传统车企,平台化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纯电动车的技术路线也不止纯电专属平台一种,能同时兼容燃油车和电动化车型的油电共用平台,同样能造出优秀的EV。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汽车的综合产品力,更多取决于平台的素质,而不是平台的类别。
以宝马iX3用的CLAR为例,它具有轻量化、高刚性等技术特点,是当今汽车产业平台化技术的代表作。而且这个平台还具备极高的兼容性,能同时支持纯燃油动力汽车(汽油和柴油)、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车的开发。
宝马CLAR平台在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多种动力的兼容性。除了iX3之外,宝马还会在该平台上推出多款纯电动车,比如将于明年上市的宝马i4。
这意味着,iX3与X3是同一个平台下开发出来的两款原生车型,并不存在谁“改”谁的说法。CLAR平台的技术实力,已在X3上体现得相当充分。基于相同平台打造的iX3,能在本已足够优秀的技术条件下,融入更多领先的电动化技术,从而成为一款更成熟、更先进的EV。
领先的技术,极致的均衡
真正的用户才懒得去管平台的事儿,实际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豪华纯电动车是一种消费升级的车型,用户需要的是极致的产品表现。在电动化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宝马,很清楚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也懂得如何去呈现真正的极致。
在最核心的三电系统上,宝马iX3用了宝马目前最新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搭配净容量为74kWh的电池组,NEDC标准下续航里程可达500km。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宝马iX3的电池容量是三款车中最小的,但在同等测试工况下,其续航距离是最长的,百公里电耗也是最低的。
在试驾过程中,我们以正常的驾驶方式开了约80公里(60%市区、40%高速),测得的百公里电耗为15.5kWh/100km,比工信部的数据还要低!
如此优秀的能效表现,离不开宝马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的技术创新。
这套系统将电机、逆变器、变速器融为一体,在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的同时,功率密度也较上一代提升了约30%,最高能效达到93%,能输出210kW的最大功率,以及400Nm的峰值扭矩。
另外,宝马iX3用的是感应式励磁电机,与常见的永磁同步电机相比,感应式励磁电机的爆发力更强,扭矩持续性更好,即便在高转高速工况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动力衰减,更适合高性能EV使用,特斯拉Model?S、ModelX就是用这种类型的电机。
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设计,整套系统更小,更轻,也更高效。
感应式电机依靠电流的励磁效应产生磁场,不容易出现退磁现象,动力输出更迅猛、更持久。
在电机强劲的输出下,宝马iX3?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6.8秒,与宝马X3?高功率版(xDrive30i)相同。与那些只追求性能的EV不同,宝马iX3在动力输出质感上能给到用户更丰富的体验:在SPORT模式下,它能给你足够刺激的加速快感,当切换到ECO?PRO模式,又能让你享受到丝般顺滑且安静无比的驾乘感受。
宝马iX3能做到爆发力和平顺性两不误,这比那些一味追求快的EV高级多了。
对于iX3的定位,宝马拿捏得很准,他们要打造的是一辆能应付多种使用场景的豪华纯电SUV,而不是一台只供玩乐的速度机器。在iX3的性能权重中,续航和能效是排在动力之前的,所以在一众高端纯电SUV中,宝马iX3的极限加速性能不是最好的,但在驾乘感受的营造上却十分在行。
它延续了宝马在操控性上的一切优点,在转向精准度,悬架响应性,弯道循迹感等方面,iX3都能给到驾驶者充分的信心。由于车身底部放置了电池组,整车的重心更低,稳定性变得更好,配合重新调校的减震系统,整车乘坐舒适性比同平台的宝马X3更为出色。
iX3是一款原汁原味的宝马,它有着宝马所有的优良基因,而在更先进的电驱系统搭配下,能表现出更高水准的驾乘品质。
从动态表现可以看出,宝马在打造iX3过程中确实经过了充分的思考。
CLAR平台与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的搭配有着极高的技术余量,足以让iX3成为一款单项性能指标十分突出的EV,但宝马没有这样做,他们将实用性和均衡性摆在第一位,将iX3打造成好开又好用的EV。这种大智若愚的做法,进一步体现了宝马在电动化领域的成熟。
充满惊喜智能化技术
从平台架构到电驱系统,从性能参数到实际表现,iX3都能很好地体现出宝马在纯电动领域的实力。然而,这个时代需要讲究的还不止这些,以智能车机和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竞争点。
对此,宝马iX3不但没让我们失望,而且还带来了不少惊喜。
它搭载了宝马最新的iDrive?7.0智能交互系统,这套系统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了优化,除了无线Carplay、Carlife功能外,还整合了QQ音乐、喜马拉雅、西瓜等较为热门的本土第三方应用。
宝马iX3的车机不但功能丰富,而且还可以实现OTA升级。
车机系统好用与否,应用程序只是基础,人机交互效率才是关键。
宝马为iX3配备了双语音助手系统,能对导航、音乐、车窗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在线搜索、控制智能家居、设置提醒事项等功能。在语意识别率以及响应速度上,这套语音控制系统都较以往的宝马车型有很大的进步,即便以较快的语速下达指令,系统也能快速识别。
一套可靠的语音交互功能,不仅能提升使用便利性,还能让驾驶员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驾驶上,从而提高安全性。
更惊喜的地方在于智能驾驶方面。
宝马iX3搭载了能达到L2级水平的自动驾驶系统Pro,这套系统能实现的功能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拥堵”功能。在车速低于60km/h时,系统能允许驾驶员双手放开方向盘,让车辆自动跟随前车行驶。在跟车过程中,系统对车速的控制相当自然,不会出现急起急停的现象,无论在直路还是弯道中,都能让车辆时刻稳定在车道中央行驶。
若双手放开方向盘的时间过长,而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又监测到驾驶者视线没有专注于前方道路,车辆会触发脱手警告,此时你只需将手轻轻放在方向盘的任意部位,就能将警告解除。
第二个是“自动变道”功能。当车速超过70km/h,只需拨动转向灯,车辆就会判断目标车道的情况实现自动变道。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这项功能的“拟人化”程度很高,大部分你认为可以安全变道的情况,系统都能识别到,整个变道过程很迅速,也很自然,就如一名老司机在帮你驾驶。
这两项功能其实并不是什么黑科技,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车型都有配备,但大多数都只是为了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像宝马iX3那样把实际体验做好,并且能让用户放心使用的,少之又少。看来,宝马这套系统能在E-NCAP?2020年驾驶测试中取得“VERY?GOOD”评级,确实是有道理的。
除了纯电动车,宝马自动驾驶系统Pro还能搭载于新推出的多款燃油车及混合动力车上。油电共用平台的优势再次被体现出来。
小结:
在官方口径里,宝马iX3的全称是“创新纯电动BMW?iX3”,从字面意思看来,“创新”指的是宝马在技术上的创新。比如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自动驾驶系统Pro等,这些新技术确实能让宝马iX3拥有比竞品更长的续航里程,更细腻的驾乘品质,以及更实用的智能化功能。
而当我对iX3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发现了“创新”的另一层含义——产品思路上的创新。
宝马iX3没有为了赶时髦而用所谓的纯电专属平台,可靠的油电共用平台,让其具备更成熟的技术基础,同时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它的售价(46.99-50.99万)已进入到同级燃油车的范围内(宝马X3售38.98-47.98万),在“BBA”新上市的三款EV产品中,iX3的售价也是最亲民的。
宝马iX3的所有创新,都是围绕用户实际需求展开,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好的实际体验而存在。在如今的纯电动市场里,有太多车企迷失在各种“伪创新”、“伪概念”里,相比之下,宝马的理智与坚持,就显得格外珍贵。
文?|?青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纯电新能源车的安全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准消费者谈论最多的话题主要围绕在:动力电池安全不安全、充电会不会短路着火、泡水会不会漏电、撞了能否保命等等。那么除了官方机构的碰撞测试之外,如何能让广大新老消费者更直观且全面的了解一辆纯电车是否真靠谱?不虐不知道!没对比就没有伤害。
于是乎我们请来了目前市场上热度较高的三位选手来接受极限考验!Ta们分别来自中、美、德三国,并已经全部进行了国产,分别是:国产新势力豪华品牌,生而破界的极狐阿尔法S、电动车销冠特斯拉Model 3、传统豪华品牌车型宝马i3。通过以下6大项极限虐车挑战+1场拆解,看看谁是业界靠谱的真铁人?
·简单介绍下参与本次PK的三位选手
首先是在电动车领域销量非常突出的特斯拉Model 3,本次我们选择了2021款 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新车售价为27.155万元,搭载容量52kWh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续航445km,零百加速时间5.6秒。
宝马i3现在只有一款在售车型,也就是eDrive 35 L,这款车的基础售价为34.99万元,用单电机后驱布局,三元锂电池组的容量为70kWh,CLTC续航里程为526km,零百加速时间为6.2秒。
最后是作为“东道主”出场的极狐阿尔法S,其目前在售车型也是非常之多,根据动力水平来分的话有四种版本,而参与我们这次PK的是525S这个版本,售价为22.38万元,搭载160kW电动机和66kWh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为525km,零百加速时间7.7秒。
虽然宝马i3和特斯拉Model 3都已经完成了国产,但是其售价相比本土作战的极狐阿尔法S还是占不到任何的便宜。更何况从车型分类来看,定位中大型车的极狐阿尔法S也有着绝对优势。还有一点需要跟大家提前交代一下,就是以上三款车全部是自购得来,严格保持了原厂的配置和车辆状态,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改装。
·三位汽车行业大咖帮你把关
这次的PK我们请来了三位行业大咖来把关,他们分别是资深媒体人:王堃;虎哥说车创始人:于虎;闫闯说车创始人:闫闯。这三位都是汽车媒体圈非常资深的人士,阅车无数的他们对于产品都有着独到见解。
·为啥要做这件事?
那肯定有朋友会问了,你们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在开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阐述了本次PK的核心:纯电新能源车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二字,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安全不安全不是厂家说了算的,而是需要真正去挑战Ta们的极限,看看在极端条件下Ta们是否够安全。
·用这些车都做了什么?
本次的三车PK主要由6项虐车环节和1项拆车环节组成,测试项目更是看点十足,而最终还是围绕“安全”二字展开,泡、摔、拆三个字基本能概括我们本次的所有环节,你甚至可以将本次的测试称之为“真金白银”大PK,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次直观的体验感受到这三款车的真实情况。
项目1:“胖子虐车”
我们请来两位200斤的胖子,第一步打开被测车的前车窗,然后坐在窗沿,上下大幅晃动身体30秒。第二步,两位胖子同时大力开关被测车的主、副驾车门50次。
本项目主要测试车门铰链是否坚固、车窗能否正常升降、弹出式门把手是否可以整车使用。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特斯拉出现轻微门板松旷的现象,但整体表现超出预期。其他两台车无异常。
项目2:“天降冰雹”
测试方法为将若干个直径达7厘米的冰球从10米高空落下,并砸到前风挡、车顶以及前盖上,以模拟冰雹等极端天气。要知道这种直径7cm的冰球质量可达166g左右,下坠的末速达到50km/h,一般的钢化玻璃大概能够抵御3厘米左右的冰雹冲击。
本项目主要测试车辆前机盖、风挡玻璃及玻璃天窗的强度。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三车前机盖均被砸出若干小坑,极狐阿尔法S的受伤程度最轻。特斯拉的前风挡和玻璃车顶均出现裂痕。宝马i3因操作失误而导致风挡破裂,但玻璃天窗完好。总体而言,极狐阿尔法S的受损程度最轻微,宝马前机盖的小坑稍多一点,而特斯拉受损程度最严重。
项目3:“疯狂冲坡”
我们将三款车开到长约20米、且路面凹凸不平的缓坡上,并设置长度3~4米、高低差达到15-18cm的拖底区,车辆则会以30km/h的速度沿坡道冲下。
本项目主要考验的是车辆底盘、悬架以及底护板的坚固性如何,对于电池包的防护程度怎样。
最终的结论是,三款车的电池护板均受到了一些损伤,但均可继续正常行驶。其斯拉受损最为严重,当然这也和三款车不同的离地间隙有关系。具体细节详见拆解环节。
项目4:“水中穿越”
将三款车开进80cm深的水坑,考察车辆能否依靠自己通过水坑。这次涉水深度设定在80cm,这已经达到许多燃油硬派越野车的涉水深度极限了。
该项目主要是测试电池包的密封性、门窗的密封性,以及在极限工况下车辆的表现。
最终的结论是在测试过程中,特斯拉Model 3和宝马i3都在水坑中间漂浮了起来,车轮完全无法抓地。随着车轮的转动,车身甚至出现后退。宝马i3的电子防滑系统介入很早,因此踩下加速踏板后,车轮并不会转动,完全处于自由漂浮的状态而无法控制。特斯拉Model 3的轮胎在水中尚可空转,但也完全无法控制车辆行驶方向。i3与Model 3均由拖车营救上岸。用前置前驱布局的极狐阿尔法S虽然也漂浮了起来,但依靠前轮驱动的形式,由车轮带动车身前进,并最终自行通过了水坑。
另外,在涉水过程中,i3和Model 3的驾驶舱明显进水,而阿尔法S并无进水迹象。
项目5:“石球摆锤”
将一枚重达200公斤、直径50厘米的大石球吊起,在拉到一定角度后放手,经过自由落体之后石球砸到车辆的B柱与门槛交界处。
本项目主要测试经过侧撞之后车辆的防护性能如何、车门能否顺利打开等等。
最终的结果是,特斯拉被撞击侧前门的弹出式门把手失效,只能从车内打开。被撞击侧后门变形,无法关紧。另外两辆车的车门均可正常开启。
项目6:“汽车跳楼机”
这是本次测试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了,我们用25吨吊车将这三款车分别吊起至5米的高度,并断开绑带让车辆车头向下,垂直下落砸向地面。相当于以36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正面碰撞。
本项目的测试重点在于考验落地后车身框架是否完整、电池包是否能扛得住如此大的冲击、车门能否正常开启等等。
最终的结论是三车电池系统均没有出现冒烟、起火等情况,整体表现良好。目测车损层面,i3较为严重,而阿尔法S相对轻微。Model 3后轮落地后,疑似后减震失效导致车尾塌陷。因前翼子板变形,阿尔法S驾驶员车门开启受阻,但适当加力,仍旧能够顺利打开,并不影响车内乘员逃生或救援人员施救。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极狐阿尔法S在落地后前排气囊打开并自动接通了救援电话。
通过以上这6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汽车企业也非常重视“安全”二字。经过这些“虐车”测试后,最重要的电池部件并没有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且三款车的电池组都达到了国标规定的电池防护等级,整体表现良好。在我们所有项目当中,极狐阿尔法S的表现最为出人意料。
·清华大学专家拆解三车电池后得出哪些结论?
在进行完以上6个项目之后,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电池安全实验室电池安全专家 冯旭宁来对这三款车拆解后的动力电池包进行解读,来看看经过如此严苛的测试之后,动力电池的情况如何,这三款车的动力电池究竟有哪些设计亮点。
首先我们从特斯拉Model 3的动力电池包来说,其电池组内部有四个缓冲条,而内部则设置的是21700电池,共有大概7000多节电池排列而成,首先是排列成长条形模组,然后再将模组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整个电池包。由于目前圆柱形电池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可以在原有的18650电池组基础上,增加50mm的高度和3mm的直径来增加电池体积,而体积变大之后21700电池组还新增了多级电耳,让电池的充电速度得以提升,此外电池体积变大+电池数量的减少也能降低电控系统的复杂性。
可以看到,经过托底测试之后<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tesla/" title="特斯拉"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ta-id="189" targe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豪车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